团学快讯


让美学种子播种孩子心田——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第八届“蒲公英行动”美育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4-08-29

近日,通化师范学院在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开启了一场充满色彩和创意的美育之旅,“对印画”“光阴似箭”“撕制面具”,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团委在这个夏天吹响了丰富多样的活动集结号。

image.png

开营仪式上,教育科学学院张杰老师介绍了蒲公英美育夏令营的由来及活动宗旨,确定了活动的日程安排。光华中学葛红丽校长介绍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

志愿者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多场美育活动,如“对印画”“光阴似箭”“撕制面具”等。考虑到教室里不易清洁颜料,小老师们决定在室外场地开展“对印画”活动。开始,孩子们惊奇于颜料的使用方法,没有画笔,竟然直接把颜料倒在纸上,这般“挥霍”。

“这就叫艺术嘛?”男孩儿拿着倒满颜料的纸,自己嘀咕着。在小老师的引导下,男孩儿认真的观察,上下左右、翻来倒去,“像个杯子,嘿!像个潜水艇哎!”“我开始喜欢它了。”孩子们逐渐适应这种创作方式后,纷纷投入其中,大胆地挤压颜料,孩子们在欢乐与自由的氛围中探索艺术的奥妙,去感受、去想象、去喜欢,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image.png

满族撕纸艺术是满族人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2011年,长白山满族撕纸成功入选我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杰老师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撕纸代表性传承人,更被吉林省政府聘为长白山技能名师。撕纸体验课主讲人张杰老师为孩子们演示了撕纸过程,从孩子们熟悉的撕纸动作,到艺术撕纸的技法,通过“撕”,一张普通的纸被赋予了无限的可能。张杰老师问道:“你们知道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有谁?”孩子们争相回答。“好!大家现在就利用这张素描纸,撕一个历史人物的面具,可以涂上颜色,然后带在脸上。”孩子们惊奇着,畏难又期待。

image.png

“为什么每次都这么大,对不上我的脸”“再给它找个新主人吧”,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一遍遍尝试,一张张普通的纸在孩子们的手中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品。孩子们在撕纸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也学习到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

志愿者们设计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如“粘土创想”“鸭绿江”“长白天池”等,使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游戏中领悟。

image.png

image.png

张杰老师带着去年蒲公英行动夏令营剩余的卷轴素描纸,铺在了“光阴似箭”的小路上。各小组分好颜料和画笔,跃跃欲试地等在“鸭绿江边”。孩子们通过在颜料中混合色彩,体验色彩的融合,亲身感受色彩的变化和美感。

image.png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推动了其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美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尾声,实践团队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会,展出了孩子们在工作坊中创作的艺术作品以及美育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这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成果和进步,也反映了此次美育活动的成效。

随着时光的轻轻翻篇,这一段珍贵的旅程也画上了句号。在这短暂的“蒲公英行动”美育夏令营活动中,志愿者们见证了艺术的力量,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每一张纯真的笑脸,每一双追求艺术的眼眸,都将成为志愿者前进的动力。

image.png

今年暑期,通化师范学院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紧密围绕红色、产业、三农、生态、边疆等主题,挖掘精品路线,开发优质课程,促进成果转化,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同时,通化师范学院在非遗技艺传承、非遗当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发力作为,培养出一批批有志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